我觉得现在整个社会的幸存者偏差已经演变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了。百分之十的人掌握着百分之九十的金钱,财富,资源,这些百分之十的人控制了整个地球的各行各业,也控制了你所收到的各种信息,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控制。
微信公众号上经常可以看到,某某成功人士发表了什么文章。然而问题是谁也不知道这文章到底是不是他写的,他发文章也就罢了,还一定要弄一个自己的美美的很商务的pose的照片,而且可能一下子很多的公众号都发这篇,所以我也不知道这是PR行为还是真正的想分享一些东西。
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,为什么我们接收到的消息里面全部是成功人士,某某成功人士发表了他为什么成功的高见,某某成功人士是怎么建立起他的商业帝国的云云。然而我却从没有看见有文章写某某小人物说了什么样的心得,某某普罗大众教导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。
难道小人物就没有发声的意愿了?难道小人物就一点心得都没有了?每个人应该都有很多想说的心得,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。不然为什么家族聚会,比如吃年夜饭的时候,哪怕长辈们都是普通人,也喜欢说很多心得呢,表达是一个人的生理需求。我很想看到有人去采访搬砖的,问一下怎么搬砖才能又快又省力,有什么技巧之类的,然后写个搬砖碰到的各种有趣的事情的文章。然而事实上这种文章根本没有。
这已经不是个人的问题了,这是人类社会的问题。古往今来,我们worship的永远都是成功人士,将他们的话奉为圭臬。然而很多情况下成功人士其实只是想做个PR而已,PR可以说利用的也就是这一点人们的心理。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你worship学习成功人士的时候,向小人物学习的机会成本就没了。
所以这百分之十的人即使不是刻意的去想这样做,事实上他们已经控制了我们能接收到的所有信息,幸存者偏差导致剩下的90%的人根本就没路子发声,没法表达,或者他们表达的东西没法传给更多世界上的其他人。如果我们能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由别人精心加工和控制的,那么我们的思考就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数据基础上,我们的思考也被绑架了。
教科书上有,垄断的高级模式是大鱼吃小鱼,最后形成跨国集团的垄断公司。我曾经问过老师,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的时候,是不是垄断就达到了极致,是不是世界上就只有一个公司了,所有人都为这个公司打工?老师当时也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。
如果赚取利润是资本家的终极目标的话,那么最后世界上只有一个公司的情况是很有可能的,至少趋势必然是垄断程度的加剧,这必然就会加大幸存者偏差的程度。
现在看来,设立反垄断法什么的,在公司营业执照上写清楚经营范围这些做法,都是为了防垄断的,因为一旦进化到全世界只有一个公司那种形态,创新就很难出现了,社会发展就停滞了,利润就无法增长了,那么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资本主义最终会自己把自己干掉。
之前我买了两本稻盛和夫的书,但是他的这两本书的内容有80%都是重复的,其实他出一本书就足够了,但根据书上的序言写的,他竟然出版了20多本不同名字的讲自己心得的书,可想而知里面的重复比例了。我也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买他很多本的粉丝。所以我说幸存者偏差的程度越来越大了,大到了能控制我们的信息和思考的程度了。
当然我也不是说成功人士的心得就没有意义,成功人士的心得一般会比普通人要多,也更有用,只是我们看问题不能只follow现有社会的现实,而是要想想为什么这个现实会是这个样子的。有时机会就蕴含在与common sense相反的sense之中。